新闻公告
今天,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
更新时间:2025-07-01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振兴中华,永志不忘!今天,在党的104岁生日之际,让我们一起了解校史里的中大:经校史专项团队深度挖掘的,这份载有444名革命师生的红色名单,带我们重温百年峥嵘岁月,触摸代代赓续的红色基因。让我们铭记这444个名字从党史、校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444人的名单中,大多数是革命进步师生,但熟悉的中共党员或共青团员亦不在少数:包括熊锐、毕磊、叶浩秀、陈铁军、柯麟、徐彬如、区梦觉、王若怡等人。

熊锐(1894-1927)
广东梅县人,1922年先后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中共旅欧党组织;1925年接周恩来通知回国参加国民革命;1926年担任国立广东大学专修学院教授、文学院社会学系副主任、国立中山大学筹备委员、广东省立中山中学校长等职务
在中大任教期间,他致力于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讲授各国民族解放运动史,并聘请进步教授:郑伯奇、穆木天、刘侃等到校任教。1927年4月被捕,在南石头监狱被国民党反动派当局秘密杀害。


毕磊(1902-1927)
湖南省澧县人,就读广东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国立广东大学史学系。1925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国立广东大学学生会主席;1926年,任中共广东区委学委副书记、国立中山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广州学运和青年运动的著名领袖之一。曾受党组织指派,负责与鲁迅联系。1927年4月23日在广州南石头监狱英勇就义。

叶浩秀(1903-1928)
广东梅县人,1923年保送广东高等师范学校;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广大党支部书记、中共广宁县委书记、中共广东省委特派员等职。1928年,中共广东省委派出叶浩秀,赴汕主持召开东江、潮梅武装暴动会议。因军警包围会场,叶浩秀跳楼牺牲。
陈铁军(1904-1928)
原名陈燮君。1924年秋考入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广东妇女解放协会秘书长、中共广东区委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1926年10月,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与中山大学特别党部创办高等妇女运动人员训练所,邓颖超担任所长,陈铁军主持日常工作,邀请熊锐、萧楚女、于树德等人讲课,培养了一批中共妇女干部。
大革命失败后,受中共党组织派遣。陈铁军假扮成周文雍的妻子,在广州建立中共地下市委机关。由于叛徒告密,1928年1月27日,陈铁军和周文雍同时被捕。同年2月6日,他们被判处死刑,二人在行刑前留下珍贵合影,被后人称颂为“刑场上的婚礼”


柯麟(1900-1991)
广东海丰人,1920年考入广东公医大学;1924年加入共青团,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7月,柯麟在周恩来的指导下,发动收回外国人控制的广东公医医科大学教育权运动,并使之成为广东大学的医学院;1927年广州“四一五”事变后,他以医生身份不顾个人安危,掩护转移了大批进步学生。同年12月11日,任第四军后方医院副院长,随军部返回广州后,毅然参加广州起义继续坚持革命斗争。


徐彬如(1901-1990)
1925年考入国立广东大学;192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担任中大党总支书记、粤区区委学生运动委员会委员;1927年转移上海,参加中央军委工作,后长期战斗在党的统战前线

大革命时期中大革命师生如此众多,其源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初,马克思主义便在风气开通的广东传播:广东高师、法政、农专等中大前身院校师生作为当时广州共产党的主要力量,活跃在中共华南早期党组织及外围组织中
1920年下半年,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成立,杨匏安、阮啸仙、刘尔崧等数十人参加。
1921年1月,陈独秀在广东公立法政学校进行演讲,对于社会主义各派进行阐发,宣扬马克思主义。

1921年3月,广州共产党小组成立,其发起者为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谭平山,以及广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教授谭植棠、陈公博。


1923年6月,广东青年团领导成立。外围学生组织“新学生社”成为大革命时期,党在广东开展学生工作的主要阵地。广东高师的赖玉润、蓝裕业、毕磊、徐彬如、饶君强、张穆等;广东法政的沈厚堃、郭寿华、林丛郁等;广东公医的柯麟、苏家麒、郭信坚等,都是新学生社的中坚骨干成员
1926年1月,国立广东大学成立党支部。饶卫华、叶浩秀、徐彬如先后任负责人,党员人数约60至70人。1927年1月设立党总支部,负责人为徐彬如。



为应对国共合作破裂,中山大学幸存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部分革命学生,毅然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去,坚持与反革命派进行斗争。
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翌日,校友赖玉润与杨匏安等在广大二巷召开广东区委紧急会议,决定发表由赖玉润起草的《中共两广区委反抗反革命大屠杀宣言》。9月,赖玉润配合南昌起义军开展武装暴动,成立汕头市革命政府并担任市长,后任广州市委宣传部长,参加领导广州起义。

1927年4月22日,中共广州市委成立,校友吴毅任市委书记。1928年在筹备第二次广州起义时不幸被捕,不久英勇就义。

大革命失败后,校友古公鲁、古大存、郑天保、胡一声、罗明等,从事武装起义,建立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继续从事革命斗争。

据广州党史研究专家曹直先生统计,中大革命师生在这一场反革命政变及广州起义中牺牲的人数,能查证姓名的共37人,其中教职员4人:教授熊锐、理科职员刘秀文、卫生部职员苏家骥、护士陈伯华;学生33人:敖昌骙、毕磊、陈辅国、陈海滨、陈嗣炎、邓季浦、甘吉杰、何鸿柱、洪灵菲、黄承先、蓝裕业、李锡兰、李应兹、刘启贤、卢福懋、罗其屏、欧阳继统、欧阳业瀛、彭德禄、区夏民、邵贞昌、吴炳泰、吴笑梅、杨承炳、叶浩秀、余创志、余冠英、余世杰、袁德韵、张兴、张肇志、郑作贤、邹师贞。

此后,在革命低潮中,中大革命师生虽遭到了反动派的残酷迫害,但是革命火种始终没有熄灭,仍以隐蔽形式坚持革命立场,为党的事业努力奋斗。
这份红色名单,它承载着大革命时期中大人,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印记,鼓舞着一代代中大师生,积极投身伟大的革命、建设事业、主动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不断前行在民族复兴的大道上
来源: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