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十三年来,这些校友资助了40位师弟师妹
更新时间:2023-09-08
2010年的一次相聚,怀士堂里的一纸倡议,开启了属于中文八六奖助学金的故事。

▲毕业20周年聚会照片
“还记得那是一个春天……”据86级系友林敏玲回忆,同学们在组织筹备毕业20周年重聚活动时,商议给中文系送个纪念品,表达一下感恩心意。当时有各种提议,其中陈望南同学提出“设立一个助学金”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最终经同学们集体商议,决定设立中文八六助学金。该助学金将通过86级同学们自愿集资,每年捐赠2万元、连续捐赠20年,用于资助中文系经济困难的晚辈后学,为他们排忧解难,为系里做一件有意义的实事,也作为中文系86级校友毕业20周年纪念。后根据中文系实际工作需要,定名为“中文八六奖助学金”。
▲毕业20周年聚会照片
“倡议一经发出,86级同学们的反应都很热烈,纷纷参与进来,踊跃捐款,基本上大家每年或多或少都在捐,到现在已经坚持了13年。”86级系友王丽文指出,这是中文系86级全体同学对母校和母系的一份心意。由于大家对母校感情深厚,又齐心协力,捐赠金额超出预期,“每年捐2万、连续20年”的募捐目标任务日前也已提前完成。
正所谓离校不离情,一直以来中文86级系友们之间感情比较融洽。虽然大家平时忙于工作,但也会时不时地小范围聚聚,基本上是“五年一小聚,十年一大聚”的节奏。同时,大家也始终惦记、挂怀母校的老师和师弟师妹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回馈母校和院系。“能为中文系贡献一点微薄之力,我们十分乐意。”王丽文特别提到,中文86级系友们也十分关心中文八六奖助学金的情况,每次她在同学群里汇报捐款进度及呼吁募捐筹款时,大家都积极回应,其中部分系友基本上每年无需提醒都会定期捐助,贡献很大却相当低调。

▲毕业25周年聚会照片
王丽文和林敏玲还表示,这份奖助学金成立的初衷,是为了关注那些家境贫寒但仍自强不息、在学习上勤奋刻苦的学子们,希望他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中大中文系的滋养下,在老师和师兄师姐们的关心帮助下,未来会更好。
时光荏苒,走过十三载春秋,这一初衷从未被忘却。到目前为止,中文八六奖助学金已经评选发出261000元,共资助了40位中文系学子,成为他们人生路上的及时雨、雪中炭。
2015级本科生小鱼(化名)
其中,曾获得该项奖助学金的2015级本科生小鱼(化名)就表示,这笔奖助学金至少维持了她半个学年的在校生活费用,“当初凭着一腔孤勇从北方小县城来到广州,确实感受到了家乡与一线城市的差别,生活成本也有着天差地别。”学习和经济上的双重压力曾困住她前行的脚步,但“幸而有母校,我的老师们、系友们一直怀抱‘一个也不能少’的信念,始终没有放弃像我这样落在后半程的学生,一直推着我们向前奔跑。”
说到此处,小鱼很是感慨。她大学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回到了家乡小县城当一名选调生,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工作。她说:“所以,我既要感谢这笔奖助金缓解了我的经济压力,更要感谢我的母校以及老师、86级系友奖助学金帮助我成长,成就了现在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独当一面的我。现在的我也在努力工作,努力当好一颗螺丝钉,希望在今后能用我的力量帮助他人、服务社会。”
2016级本科生小苓(化名)
另一位中文八六奖助学金获得者、2016级本科生小苓(化名)也有着相似的感受。她认为,这份奖助学金是她学习生涯中的一个助推器,“鼓励我更加勤奋学习、努力进取”。
从中大毕业后,小苓进入另一所985大学继续读研深造,目前刚刚毕业开始工作,准备步入新的人生阶段。然而她说,自己生命中的转折和启航,是从中大真正开始的。借此机会,她再次表达了对母校、中文系和86级系友设立提供的这份奖助学金的感谢,“在享受喜悦的同时,我也想到,荣誉就好比是圆形的跑道,既是终点也是起点。在国家、学校与老师、系友们的鼓励下,我会为了心中的理想而继续努力拼搏。”
中文系86级设立的中文八六奖助学金如一道桥梁、一条纽带,紧密地连接着毕业系友和在校师生们,传递着深厚而珍贵的情谊。中文八六奖助学金的故事还在延续,相信会有更多的学子在这份奖助学金的助力下,奋发图强,将来像师兄师姐们一样在社会各行各业发光发热。
▲入学30周年暨学位成礼仪式
明年是2024年,母校即将迎来百年校庆,热诚欢迎广大校友回家团聚,也期待有更多热心捐助,共同为百年母校的美好明天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