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捐赠鸣谢 > 成果展示 > 捐赠建筑

捐赠建筑

十友堂

更新时间:2013-12-10


十友堂
       十友堂,又称农学院,西北区537号,原54号建筑。
       1917年岭南学校开始办农学部,教授农业,开辟农场,农学是中国当时最宜最急之学科。1921年学校副监督钟荣光先生向广东省政府申请成立岭南农科大学,获得批准,并由广东省政府拨给设备费30万元和日常费用每年10万元,又指定大学附近山田800多亩,由岭南农科大学备价收用,任钟荣光为岭南农科大学校长,由中国人组织董事会主持,自此,农科大学完全由中国人自己办起来了。1923年岭南农科大学董事发起募捐,先在香港、上海,然后去南洋一部,接着又去南北美洲和西印度,所到之处,侨众踊跃捐助,前后三年集资40余万元,得以维持。
       1927年中央颁布私立学校立案规程,岭南农科大学遂成为岭南大学一个学院。该学院开设4年农业全科,发给理学士学位,1922年首批毕业生2名,之后1923年毕业生2名,1924年毕业生1名。学院另附设3年职业班,以训练农场司理、推广工作人员和农科教员等。
       1928年9月,岭南大学董事会第8次会议决定组织建筑农学院委员会,10月1日该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推选林护先生为主席,马应彪先生为司库,将筹建款项存国民银行,定于12月1日破土动工。1929年12月6日竣工投入使用,时为岭南大学建校25周年。建筑费用10万元。
       其建筑和设备费由香港林护、蔡昌、李煜堂、李星衢、马应彪,美国梅彩迺,秘鲁黄世煦、黎拾义,广州邹敏初、邹殿邦等十位校友各出一万元兴建,故称“十友堂”。其他捐款凡达1000元者另铸铜牌作为表彰,名单如下:(广州)朱壁东,(上海)唐仲良、胡耀庭、陈焕之,(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西贡)叶伯行,(美利宾)岑福元,(檀香山)陈宽,(纽约)刘鲁南,美洲协胜统一部、谭文伋、谭光裕堂、安良堂、华人耶教联会、黎鏣、李瓞周、曾丽波,(纽特)陈明大、伍英、方润文、雷维创,(三藩市)秉公堂、中兴公司、周嵩,(沙加免广)余乐三,(舍路)阮洽,(芝加哥)陈环发,(坚沙市)扬菊波,(古巴)亚湾中华总会馆、蒋修身、钟仲芍、陈丁如、林元亨、蒋北斗、万宝华、新星隆、友彰,(巴拿马)宝源号,(秘鲁)谢宝山、邓灿基、袁辉云、永安昌、潘侣安、宝隆号、李家騊,(智利)意基忌中华商会、叶少生、邬八医生、徐昌、欧阳贻孙、梁品三,(巴西)徐良衡,(英属)点美拉刺中华会馆,(荷兰)苏里南广义堂,(法属介因)钟理堂。
       十友堂当时为农学院大楼,内有课堂、实验室、陈列室、菜蔬门市部等,是农学院行政与学务集中使用的场地。1931年,原在马丁堂的博物馆迁到十友堂首层大堂。现为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物理系使用。
       十友堂为三层建筑,另有地下室和阁楼。原楼前两侧灯座均镶嵌大理石条,分别以中英文刻“广州市万国工程公司建筑”的字样,现已拆去。文革中部分楼顶和房间被焚毁,1971年才重新修复起来。大理石楼匾“十友堂:乃容庚教授题写。总建筑面积。2706.31m2(含地下室面积),首层建筑面积676.58 m2。
       2000年被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列入近代、现代优秀建筑群体保护名录;2002年8月被广东省文化厅批准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